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实践案例分析2023年6月,教育部要求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良制度,并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推行。近几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学院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良〞的工作要求,初步建构了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以校为本的课堂教学诊改模式。本文以202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实践活动为案例,借用中职教学诊改的“写实性〞自述方式,对吉林省延吉国际合作技术学校的教学诊改案例进行描述与分析。一、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的理论建构(一)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的范围界定国家在职业院校推行的“教学诊断与改良〞中的“教学〞属“大教学〞范畴,涵盖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的要素,突出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本文所指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中的“教学〞属“小教学〞范畴,是上述“大教学〞范畴中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在当前“教学诊断与改良〞语境下,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如何进行诊断与改良的研究还比拟缺乏。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问题,本文专门提出“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这一个学术概念,并对其做出如下的界定: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是指中职学校的教师,依据各专业的教学标准或各学科的教学大纲,聚焦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具体实践,以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问题为着眼点,依据一定的诊断与改良工作程序,运用相应的诊断与改良技术与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综合研究与判断,提出实践改良建议。(二)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良的预期目标中职学校通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诊改,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的诊改具体化与实践化,标准课堂教学诊改的工作流程,提高课堂教学诊改的专业化水平,强化课堂教学诊改的校本化意识;加强校本诊改的团队建设,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常态化与制度化,切实发挥中职学校的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提出的“要普及推广工程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奠定根底。(三)课堂教学诊改的模式内涵按照教育部“需求导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