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开展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胡子明李俊莉摘要:绿色开展是化解区域开展与资源环境主要矛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对近40年来中国绿色开展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当前绿色开展相关研究总体呈现研究尺度多样化、分析内容广泛化的特点;但绿色开展的理论框架体系尚未完整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影响因素、机理机制及实现路径的探索亟须深入。关键词:绿色开展;文献分析;时空尺度;内涵;评价;影响因素;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F124.5;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8-0003-0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和开展速度均取得了斐然成绩,但高投入型经济开展模式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实现区域开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有序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绿色开展〞作为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社会开展方式,是对传统开展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型开展道路[1]。当前,众多学者围绕绿色开展及其转型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但总体来看,研究成果仍不够丰富,难以满足我国绿色开展实践的具体要求。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近40年来绿色开展的研究特点及开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重点及后续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一、研究尺度尺度是研究客体或过程的时间维和空间维,表达研究对象的细节特征。时间尺度上有助于把控绿色开展的过程特征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空间尺度上那么有利于从研究视野及范围认识绿色开展的研究特点。(一)时间尺度结合多年来国内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实施效果,可以将绿色开展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从1978年开始,我国经历了“六五〞、“七五〞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全面启动,工业快速崛起,致使能源严重短缺,以煤烟为主的空气污染持续加剧。为解决该问题,1983年国务院将环境保护确立为根本国策。学界关于中国环境现状及其环境政策分析的研究增多,但社会面临贫困压力较大,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尚未成为主流。(2)探索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经济效益产生的同时带来巨大的环境代价。随着1992年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通过,中国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科学开展观、循环经济陆续成为新的战略部署。绿色开展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并开始具有实践意义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