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及应用分析孙海霞+王东+胡永【】计算机应用根底是大学新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传统的笔试考试形式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考核,因此大局部高校目前均采用上机考核方式。本文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无纸化试题库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分析了无纸化考试在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考别离等方面的优势。【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根底试题库无纸化考试教考别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3〕36-0237-02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第6版—2023年版〕要求,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针对新生必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考试环节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评价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的考核来讲,采取何种考核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更为重要。传统的笔试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操作的能力根本考察不到,无法表达学生真正的能力水平与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大局部高校目前均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我校从2023年开始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下面以我校计算机应用根底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及使用情况为例,对无纸化考试在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考别离等方面的优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我校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设置情况我校是一所以文科专业为主、兼有理科、工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中计算机应用根底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具体实施时先按照生源地将学生划分为区内、区外2个层次,然后再按照各层次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划分为初级层与中级层。教学目标与要求按区内、区外划分,授课学时中级层安排为45学时,初级层安排为60学时。作为公共课,普遍存在学生多、课时少、教师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寻找一种客观高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应该解决的问题。二、我校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早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我校早期计算机应用根底课程考核以传统的笔试为主,从考试情况来看,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1〕考题覆盖知识点范围不够宽广,考察范围固定,不够灵活;〔2〕以“死〞知识考察为主,无法表达学生的能力水平;〔3〕未实现教考别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个别老师或多或少的给学生缩小考察范围的情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