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将军底头的文本内涵与叙事策略分析摘要:在整个现代三十年的历史小说创作中,施蛰存的中篇历史小说集将军底头的出现有着先锋色彩,他用心理分析法将古人旧事重新演绎,向着传统历史写作和阅读习惯左右开弓,在众声喧哗的复调里讲述了一个个颇具现代意味的历史故事。即使施蛰存在历史小说写作的实验上并未走得很远,却已然为历史小说的创作开辟了全新的形态——心理分析型现代历史小说,其别样的文本内涵与叙事策略格外引人注意。关键词:历史小说心理分析施蛰存1930年前后是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顶峰,不少名家涉及了历史题材。如郭沫假设发表了豕蹄,曹聚仁试作焚草之变孔林鸣鼓记,施蛰存出版了中篇历史小说集将军底头,鲁迅的故事新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郁达夫也这个时期创作仅有的两篇历史小说采石矶和碧浪湖的秋夜。历史小说该写什么?怎么写?似乎没有特别的标准,但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现代历史小说家鲜有发思古之幽情而落入“文犹师古〞的崇拜,也拒绝实践“文以载道〞之谬见。在驾驭历史题材时,不管是聚焦社会、时代痛苦的现实主义写法,还是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垒块的浪漫主义写法,现代历史小说的叙事主题始终照应着当下。前者如郑振铎的桂公堂、茅盾的大泽乡、廖沫沙的南都之变等,多为撷取历史的某一些碎片,比附现实斗争所需,融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而成。后者如郁达夫所主张的“将感情全部注入于这记事之内,以我们个人的人格全部融合于古人。将古人的生活、感情、思想,活泼泼地来经验一遍,完全不必起道德的判断,考证的审辨的〞{1}。采石矶最初意在回敬胡适对其“浅薄无聊〞的指责,然而成文后,因古人旧事演绎而拉开的时空距离,不仅巧妙地防止了将现实所受刺激直接带入小说里,而且给读者一种悲愤却不漫骂,感伤却不沉溺的阅读感受。然那么,现代历史小说的研究范畴显然不应该满足于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9—1949的“现代〞阶段,且学界对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开端亦有不同看法,所以,从历史小说自身含蕴的“现代性〞加以厘定,更为合理。现实主义重视文学对人生、对社会的介入,浪漫主义重视个体情感的自由表达,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强调主题先行或是情感的无节制宣泄,往往会将“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即文学形式的探索、试验置于脑后。在这种背景下,施蛰存中篇小说集将军底头的出现,在整个现代三十年的历史小说创作中有着先锋色彩,他用心理分析法将古人旧事重新演绎,向着传统历史写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