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陈与义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学习目的〔1〕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一、课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标题的意思,登岳阳楼确实是登上岳阳楼玩耍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下面我们再看看作者陈与义的相关情况。二、作者简介请大家看到课本的注释局部,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奉献依然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非常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遭到器重。这首诗依然比较容易弄明白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三、整体感知教师带读诗文。四、诗文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初临此地,面对如此的风光,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本人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马上落下的夕阳,再没有方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晚上时彷徨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点。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在如此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晚上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彷徨。再联络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彷徨,这也是思想上的彷徨,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岳阳玩耍,靖康之变三年来,本人现在站““在楼上还瞭望着远方。此处万里〞和三年〞一虚一实,交待了诗人“来到此处登楼的路途及详细的时间。其中,还望远〞不仅仅只是诗人登楼的望远,也是诗人联想当时国家政治危亡,对今后的一种迷茫之感。这两句诗人联络时局,表达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心绪。““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本人的白头〞相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