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学案内容预览:二五杜甫诗三首学案【学习目的】1、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精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委婉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如此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陶冶。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相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2、相关材料〔一〕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场了遨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绚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重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但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漂泊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出色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构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开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陷落区,山河破裂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到达了现实主义的顶峰。【自主学习】诗歌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