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方案〞背景下大学计算机根底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邱斌王新政[摘要]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整合了校内教学资源,提出计算机根底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并将其融入到教材建设中,编写了符合本校专业特色和本校实际的大学计算机根底理论、实验实践教材。该项举措既符合“双万方案〞需要下的新思路、新要求,又能保证根底内容的全面教学,同时还能为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种改革思路。[关键词]计算机根底;双万方案;教材编写[基金工程]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知识及应用初步课程团队工程(kctd202310);桂林理工大学改革工程-教育经费课题“网络课计算机知识与应用初步〞(002503216149);桂林理工大学2023年度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工程“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3B15)[作者简介]邱斌(1987—),男,江西贵溪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根底研究;王新政(1980—),男,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根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35-0187-02[收稿日期]2023-10-08一、引言大学计算机根底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局部,是教育部面向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第一个层次课程,同时也是本校计算机根底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1]。计算机根底课程效劳于全校各专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专业课的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认知。为此,在“双万方案〞背景下,结合桂林理工大学教学实际,对大学计算机根底进行教学改革,并对教材进行重新梳理和编写,更好的效劳于本校专业课的建设,为本校特色专业课冲击“双万方案〞添砖加瓦。“双万方案〞即指2023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的“双一流专业方案〞,也就是“金课〞建设方案[2]。2023至2023年期间,将分别建设1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具体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具体任务是建设3千项左右线上“金课〞、7千项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1千项左右虚拟仿真“金课〞、1千项左右社会实践类“金课〞[3]。“双万方案〞的实施不仅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新时代,也为地方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二、计算机根底课程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计算机根底类的教材种类繁多,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好的教材,能为高效的教学提供了保证,易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