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报告连载之二1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评论分析我国的国有企业问题是新时代经济改革的重点问题,现在到了改革的攻坚时期,经过“双轨制〞改革以后,根本上小方面的问题都已经完成。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也通过了文件强调保护产权,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可见国有企业的改革刻不容缓。纵观国有企业在改革时期的效益表现,虽然它垄断了许多方面,但是其盈利能力是低下的。其中作者给出了数据:2023年,在央企实现的利润中,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石化等10家企业占到70%以上;其中,仅中石油和中移动这两家企业就超过了全部央企利润的三分之一。可见,国有企业的利润主要是由垄断企业实现的。不但如此,国企的名义盈利只是非国有企业的一半左右,减去应记为本钱的地租等政策便利以后,实际盈利状况甚至是亏损。这也印证了垄断必然导致某种方面的效益低下,当然除去必须垄断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及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外,考虑放权让利是必须采取的策略。文章中提出的比方打破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取消国有企业无偿或低价占有和消耗国有资源的特权这一系列的方法都是可取的。垄断导致的腐败在目前严格的监管面前暴露无疑,结合我自身所知,近期已经有许多高管纷纷落马。文章中提到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许多高管有政府背景,暴露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企业交织,政企不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政府的存在是为了谋求社会福利,政企不分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腐败和低效率的泛滥。尽管大家都发现了国企的这个问题,但是在某些应该考虑竞争的领域上,国有化反而加强了。引用作者原话即中国总体经济表现出“国进民退〞现象。在工资方面,国企员工的铁饭碗带给了他们相对高得多的工资和极其优厚的福利,这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但是改革步骤迟迟下不来,就我个人而言,显然是考虑到某局部人的利益,因此受到的阻力太大。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加剧,改革的步伐是不能停下来的。作者第2页共2页的观点就是“改革迫切〞。尽管在21世纪开头几年,改革的步伐稍稍停滞,现在必须到了重新启动的时刻。那么首先要考虑解决的是低效率问题。低效率带来低效益,对于总体人民的福利显然是一个重大损失。低效率的解决要引入竞争机制,那么要逐步取消国企的特权。如果以国企为简简单单的盈利单位,那么还不如把特权给予盈利能力更强的非国企。应该说的是,在公共利益与国家控制等方面,国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