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城市社会分层与居住隔离读书报告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读书报告【】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重要的特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存在过种姓制度,但印度的种姓制度最森严,存在的时间最久,直到今天,它仍在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种姓制度的构成、种姓的特征、文化思想及其影响。【关键词】种姓制度特征文化思想影响尚会鹏先生于2001年出版的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这本书利用社会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和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种姓制度的起源、概念、构造特点、变化、种姓与印度教社会的理论等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共十一章,内容详实,我主要选取了局部章节对印度种姓进行简单的介绍。一、种姓制度与瓦尔纳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印度种姓制度中,除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为数较多的贱民阶层——不可接触者。贱民的来源是复杂的,但总的来看由两大类构成:第一类大多数是居住在雅利安社会圈以外的落后部落。第二类来自瓦尔纳社会的分化,如世代从事“不净〞的职业,而成为不可接触者或是由于战乱、迁移、违犯种姓法规、杂婚、犯罪等原因离开或被开除种姓集团者。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备受歧第2页共5页视。二、种姓的隔离与对立印度种姓的隔离与对立可归为以下六点:(一)血缘。在种姓制度下一个人生下来就被认为属于他父母所属的集团。种姓成员的资格不是由于自己的选择,而是由出身决定的。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不像现代社会那样根本上取决于职业、学历、基于、能力等后天因素,而是取决于其侥幸出生的那个种姓。(二)等级制。除了四个“瓦尔纳〞等级之外,各瓦尔纳中又有很多以职业区分的种姓集团——阁提,他们又分为很多等级,并一直为各自等级的上下争吵不休。(三)饮食与社交的限制。一般说来,一个人只能接受本种姓成员的食物,但低等种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