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X不仅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更是一座农业比拟优势凸显的城市。她“三山两水五分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代,凌家滩先民就在这片热土上种植水稻、酿造美酒。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质朴的X人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先试先行、勇于创新,“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享誉全国;与“北寿光〞齐名的“南和县〞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精米率高、饱满细长、晶莹剔透的“含山大米〞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地理标志稻米产品。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更是将乡村振兴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屡次莅临我市指导调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屡次宣传报道我市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我市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市,首次评比更是位列全省首位。一、强统筹、重布局。我市地形地貌多样、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开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田园乡村〞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战略定位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先导区、长三角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将通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给基地、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长三角现代农业创新创业高地等“三地〞创立,形成“一横两纵四区多组团〞(一横:跨江产业融合开展带;两纵:江南都市农业开展带、江北高效农业开展带;四区:跨江产业融合开展区、沿江平原高效农业区、浅山丘陵特色农业区)的农业开展空间布局,推动根底产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优势产业(绿色蔬菜、生态水产)、特色产业(精品林果)、潜力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等协同开展、比翼齐飞。二、强机制、重推进。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完善机制、系统推进、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在政策设计、调度推进、联络协调X个层面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在政策设计层面,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规划,发布了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展假设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分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确立了“乡村振兴开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硬任务—产业工程政策〞工作工程化推进的完整体系。在调度推进层面,实施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季度“大调度〞、市委农办每月“小调度〞的调度机制。通过“现场看、通报评、领导点〞等形式,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调度。特别是在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实施“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