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行动方案(国发(2023)17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XX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辽政发(2023)7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市范围内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的妥善贮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20230%。二、整治范围我市禁养区以外的所有畜禽养殖场。养殖场标准为。生猪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牛存栏量50头以上、羊存栏量200只以上、鸡存栏量1万只以上、鸭鹅存栏量202300只以上、兔等经济动物存栏量202300只以上。三、整治原那么1、属地化管理原那么。乡镇、街道、经济区是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监督辖区内养殖业主依法履行污染防治责任,组织实施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2、谁污染、谁治理原那么。畜禽养殖业主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承担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3、整治与预防相结合原那么。严格落实禁养区政策,建1立畜禽养殖环境准入机制,标准畜禽养殖业开展,确保全市畜禽养殖总体规模控制在现有水平。4、因地制宜原那么。根据各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和污染现状,选择合理、有效的污染治理方式,实施专项整治。四、整治重点1、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我市畜禽禁养区已划定完毕,各乡镇、街道、经济区要做好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的普查登记工作(包括养殖工程名单、养殖种类、养殖能力),建立档案,并向社会公开。要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禁养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组织辖区内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市农发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局等相关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2023年底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工作。2、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普查登记,建立档案,掌握养殖场污染的根本情况,分类指导畜禽养殖场实施“四改两分〞治理模式,既改水冲粪为干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放为暗沟排放、改渗漏地面为防渗地面,实现雨污别离、固液别离,建设或完善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防渗漏、防雨淋、防外溢的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如沼气池、污水池、化粪池和堆粪发酵房等设施,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有机肥生产,做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3、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