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担保业合同监管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汽车等大型商品按揭贷款销售政策的推行,各类专业担保公司越来越多,涉及日常商品交易行业60多个,为消费群体分期付款购物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适用格式合同违法违规现象。其中,银行放贷指定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在合同中强行参加霸王条款等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借贷人员的合法利益,扰乱了担保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也引发了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商业贿赂问题,给基层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亟需引起各级工商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当前担保行业合同存在的主要问题2023年,市工商局对全市41家重点担保企业以2及下辖设立的256个营业网站进行了排查,检查各类担保合同580份,发现当前担保企业与借贷人员签定的合同中主要存在6类问题。〔一〕提前兑现反担保,变相推脱担保责任。局部存在反担保的担保合同中,担保公司要求反担保的保证人直接或间接提前承当反担保责任,而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公司只有先承当了担保责任后,才有权向反担保的保证人追索反保证责任。因此,此类格式条款属于变相推脱担保责任,将本应由保证人承当的责任推向了反担保人。如局部合同规定:“无论何种原因,借款人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反担保保证人在接到3保证人通知后15日内,无条件地向贷款人立即支付借款人的全部到期应付款项。〞〔二〕责任约定不平等,损害消费者利益。当前,多数担保类格式合同未约定经营者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责任,仅约定消费者的违约责任,权利义务约定明显不对等。如:“以下情况构成甲方在本合同下的违约:(一〕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发生以下事项未及时通知乙方:1、住所变动、工作单位变更及人身发生意外重大事项的;2、甲方为借款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债务提供保证、以其主要资产为自身或借款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债务设定抵押、质押,以及其它可能4影响其履行本合同项下的反担保保证责任的。〞这种情况仅规定了消费者的违约情形,实际上排除了经营者应当承当的违约责任,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三〕加重违约金额度,转移正当担保风险。违约金是约束合同双方当事的重要手段,为了给被担保人施加足够的威慑力,将违约风险降到最低,局部担保公司在合同中对消费者规定了超过法律限度的违约金额。局部合同内容规定:“借款人延迟还款导致保证人代偿的,必须向保证人承当代偿金额20%的违约金,就延迟履行局部,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向乙方支付延迟还款的违约金。〞同时,提供担保效5劳需要担保公司依法承当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