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同管理标准的主要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农村财务的不断完善,合同签订、实施、档案管理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引起不少问题和合同纠纷。笔者通过调查,首先介绍了农村合同的主要类型,并分析了合同存在的问题与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标准合同签订期限、承包程序、拖欠执行条例等措施,并加大对宣传,增强农民相关法律意识,加强合同后期监督等方面来标准农村合同的管理,仅供参考。关键词:合同;签订;履行;存档管理;拖欠执行;承包邓淑春.农村合同管理标准的主要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2,40(05):18+20.农村财务的标准关系着村集体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开展,合同管理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另一个侧重点,对农村经济的开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谈到合同管理,不能不提到财务的管理,农村财务从双代理到五代理,逐步走上了正规。五代理包括资金、资产、账务、档案、公章的代管,就是以前由村集体管理的这五项,由乡镇上设立的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代管。五代理的实行杜绝了村集体资产、资金的流失,防止了村干部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防止了村档案及村合同管理的不善,还防止了村干部私自盖人情章的现象[2]。在这五项代理逐渐标准的同时,合同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一、农村合同的主要种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土地承包合同居多。村集体企业改制以来,大多企业变成了股份制,以前经济比较兴旺村的原有厂房、沿海滩涂地区的盐场、虾池等都变成了股份制,一般按年向村委交纳租赁费。承包合同的种类主要有:土地承包合同,果园承包合同,房屋厂房租赁合同,盐场、沙场承包合同及村级工程合同等。现在主要说的是村委与承包方签订的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外的土地承包合同、村民的土地流转合同、村委签订的其他合同。二、合同签订、履行、存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合同订立年限过长,一次性收取承包费;合同签订程序还不完善;合同的承包费上交不及时,不能在合同规定的期限上交;村民意识淡薄,收承包费时,个别村会计不开现金收据,不入账,纳入个人腰包;村民的土地流转合同样本不标准或干脆不签订;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的,不报发包方备案;合同档案管理不善等。三、合同存在问题的影响订立年限过长,一次性收费,致使本届村委班子无节制,花光全部收入,而这些收入应该每年作为村集体的收入,致使村集体下届班子经费运转困难;合同程序不完善造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