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水利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探索曾琳尹清杰摘要:文本以水利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为例,论述了水利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结合历史人物、典型工程,从设计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体验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水利专业课程内容,实现“德育〞和“才育〞的整合。关键词:课程思政;水利专业;思政元素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良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开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应深刻体会、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水利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对水利人才的要求,水利工程专业面向水利水电行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根本路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开展,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岗位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法律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之初,就已将育才和育德统一融合,而事实上,高校思政课如置身孤岛[2],与其他课程相对独立,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并未形成合力。如何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已成为当前教育的迫切要求。找准水利专业“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机制体制作保障,教师素养要跟上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关键,即是要转变传统育人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融合作为根本原那么,将“思政入课堂〞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和教学考核等体系中。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转变局部专业教师“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将师德师风及思政育人考核作为聘用教师的先置条件,并将其融入到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中;开设思政讲堂[3],由思政教师和成功引入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成功案例以及思政元素挖掘运用成功经验;在日常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中,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设计到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中,结合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将德育目标写进教学大纲中,并以课程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