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也能参与作文批改蒲耀泉陈艳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批改方式正逐渐暴露出负荷繁重、流通单向、运行缓慢、效益低下等方面的弊病。在信息化程度和学生自主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背景下,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也能参与作文批改。一、分层分类参与作文批改学生的能力差异在作文中亦有很明显的层级表达,教师分层分类组织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恰是因材施教的表现。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潜力,选择和培养一批作文能力较强的批改主体,让他们在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中综合提升作文能力;分类确定一批作文能力相对较弱的阅读主体,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处于配合协作的地位,参与习作阅读,在阅读中渐进式提升作文能力。分层分类参与的具体作法是:选择有较好根底,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较强的学生,进行作文修改专题培训,当其具有一定水平时,让他们循序参与到作文的书面批改中,逐渐成为教师作文教学与批改的“助手〞。对于语言感知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将其培养成为阅读主体,每次选择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让其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比较、鉴别、改进,久而久之,即可积累语感,掌握技巧,渐进提高。二、全体学生参与作文批改这种作文批改方式的参与对象为具有一定阅读和作文能力的高学段学生。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积淀,他们已初步掌握了语言、文体等根本知识,明白了作文立意、切题、架构的根本方法,对作文重点详略、情感强弱有了最根本的感触,已经具备了全体参与的根底。让全体学生参与并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或者只成为任务的布置者,更需要教师做好示范和引导。教师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既要当好裁判员,又要当好运发动。当好运发动那么是要亲自参与,写下水文,修改自己的下水文,评价自己的下水文,为学生做好示范。当好裁判员那么是要有选择的对学生的作文做到精批,并做好点评,为学生自批、互批打造好“模本〞。全体参与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教师只做精批,对学生作文少修改或不修改,留下旁白,让学生在教师批注的根底上自行修改。第二种模式为:教师分类批改(打造范本)--学生自批自改(自主批改)--互批互改(结对批改)--小组修改(合作修改)--教师评改(重点突破)--学生互阅(稳固提升)。三、信息化条件下的多方参与随着多媒體信息技术在学校、家庭的逐渐普及,作文批改与信息技术融合正当其时,学校、教师理应为作文批改另辟蹊径,创设群体批改、互相批改、即时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