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行车与事故预防每年进入7月份,气温便明显升高,炎热酷暑,影响着驾驶员的行车平安,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车、路与环境〞等诸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驾驶员休息不好,极易产生疲劳;车辆受高温影响,机械性能下降;路面在太阳的暴晒下变软,降低了制动性能;公路边的农民打场晒粮及一些年轻人夜晚驾乘摩托车兜……风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行车平安,如遇突然情况,措施不力,将会引发交通事故。究其原因虽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的因素:交通平安关键在于人,人是交通平安的核心,据有关资料统计,有80%至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驾驶员在高温下行车,体力消耗大,人体机能下降,反响迟钝,精神紧张,注意力分散,从而诱发交通事故。一些驾驶员为避开高温常常夜间行车,趁路面警力少而超载超速。2022年7月4日5时许,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驾驶员潘某驾驶皖H31757大货车,装沙沿G318线由小市开往安庆,行至四松道班门口,超越同方向一辆中巴车,因超载超速,措施不当左驾方向过急,导致车辆侧翻,将在路边等车的张某一家五人及同行的四个撞倒并压于车下,造成四人死亡、五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其次是车的因素:机动车是一种速度快、能量大的交通工具,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交通平安。当前机动车增长迅速,车辆类型、品牌复杂,局部厂家为迎合消费者心理,随意变更车型、大吨小标,甚至拼装生产目录外产品。2023年7月4日13时30分,安徽省太湖县百里镇驾驶员王某驾驶一辆飞彩牌农用三轮车,由南向北行驶至太湖县境内S211线61KM+908M急弯处,翻下14.2米深的山谷,造成三轮车上乘坐人该县五名学生当场死亡,王某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于7月16日死亡。再次是道路及道路环境因素:交通事故大多数与道路环境有间接的关系。在我国,机动车开展迅速与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不相适应,混合型路面较多,炎热季节是夏收夏种忙季,农民公路两旁堆物、打场晒粮以及天气变化无常时有暴风雨降临,这些都给车辆行驶带来极大的不便。2023年9月11日12时30分,太湖县李杜乡驾驶员查某驾驶皖H61497号农用三轮运输车,由南向北行驶至S211线105KM+150M处连续弯道下坡路段时,车辆失控,在弯道处翻入22.9米深的山崖下农田中,造成两名乘坐人及驾驶员死亡,三轮车损坏的特大交通事故。在酷暑季节为较好地保证行车平安,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建议;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平安的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平安意识,营造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