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平安意识的现状与思考: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大学生的平安问题也日益突显。甚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平安与稳定。校园平安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平安教育,提高大学生平安意识就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平安意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针对大学生平安教关键词:大学生;平安意识;培养一、大学生平安意识的概念和生成的机理(一)、大学生平安意识的概念从系统的观点讨论,平安意识是意识系统内的子系统,属于意识范畴之内的重要分支。平安意识是人们对平安问题的总的认识和观念,以及人们对其产生的评价。它既包含了人的心理因素,也包含人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包含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也包含了人的行为习惯。因此,大学生平安意识是广义平安意识中一种具体的表现,不仅通过学生的平安知识和平安评价、平安态度表达出来,而且也通过学生们对平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对平安的行为倾向等表达出来。平安意识处于意识层面,真正要使大学生处于平安状态,平安意识必须要与平安隐患的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妥善的处理能力相结合。[1]二、大学生平安意识的现状缺乏系统的平安教育。进入大学前,在中小学时代,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比较系统的平安教育,对我国现行的平安制度、平安体系、国家平安的含义知之甚少。对平安的认识比较零星,分散,只是处于初级的平安意识层面,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虽然通过平安知识的学习和平安意识的教育,接受了比较浅显的平安知识,但平安意识层次较低。三、大学生平安意识培养的途(一)自下而上地设定大学生平安意识培养目标在设定大学生平安意识培养目标时,可根据大学生平安意识生成机理,自下而上地从大学生平安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到抽象意识形式来确定不同层面的培养目标和方向。1.引导大学生标准实施平安行为大学生平安行为是意识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直接表现,标准大学生的平安行为是防止校园平安事故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平安行为表达在学生对平安行为的认识,哪些行为是平安的、哪些行为可以躲避风险、遇到紧急事件时可以采取哪些自救行为、哪些行为违反学校的制度。因此,正确引导和标准大学生的平安行为是首要目标,不仅让本身就具备较强平安意识的学生强化实施平安行为,也可让平安意识相对较弱的同学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知道平安自救的措施和途径,这一层面目标的教育能够直接涵盖所有大学生。2.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