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系统中病毒特性和规律相关研究分析导语: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了病毒在水体中的赋存状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病毒的相关研究,认为污水处理厂只要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就能够有效降低污水中病毒的浓度,可阻断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通过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传播。比照分析了污水处理消毒过程中的臭氧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工艺,再生水处理过程的多级屏障作用可以有效去除病毒,结合工艺控制可以保障出水平安。此外,指出了污水处理工艺中可能产生气溶胶风险的位置,给出了相应的防护建议。这对新冠肺炎期间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安稳定运行,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传播扩散有着重要参考意义。2023年12月,武汉爆发了一种以肺炎为特征的新型呼吸系统疾病,经别离鉴定,确认病原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展迅速。2023年2月1日我国研究人员在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核酸阳性,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在患者排泄物中检测到了活体病毒。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污水处理行业的极大关注,生态环境部紧急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必须加强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的监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01病毒在污水中的赋存状态1.1污水中的病毒根据流行病学研究,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可能通过污水排放、化粪池系统渗滤液和农业区径流进入水环境。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致病菌的研究较多,对病毒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病毒的发生、存活和衰变与致病菌有很大不同[1]。目前在生活污水中已经发现了150多种肠道病毒[2],当人类通过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接触到这些病毒时,理论上就存在一定的被感染风险。绝大多数关于城市水循环中病毒赋存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病毒上,而包膜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肠病毒,因此一般认为包膜病毒在水中表现出的特性也有所不同。近年来,污水中的病毒宏基因组显示了人类病毒的多样性,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包膜病毒[3]。目前人类的五种冠状病毒粒子(MERS-CoV,HKU1-CoV,HCoVNL63,HCoV-OC43,HCoV-229E)在人体排泄物中都已经被检测到,综合国内外研究结论,可以认为冠状病毒不太可能对城市水循环卫生系统构成重大威胁[4]。病毒感染人类需要同时具备4个必要条件:a.病毒的存在;b.一定量的病毒浓度;c.易感染人员接触病毒;d.病毒与易感染体外表受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