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建设96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提要】国际中文教育智慧化受到了学界的日益关注,各类软件的出现影响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目前,国际中文教育智慧化包含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以其短小简便、灵活高效且重点突出的特点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喜爱。然而,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模态存在缺失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物理突显”,增加“称呼语”,游戏互动,表情管理等改进方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提升微课教学效果。【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微课模态缺失改进引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对国际中文教育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挑战的同时也蕴含机遇。教师和学生不能在教室中面对面上课,这使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正常运转。同时,也令我们重新思考,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更顺利、更高效地开展国际中文教育活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很难适应海外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上课方式,与疫情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冲突。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在调整中适应,在适应中提高。国际中文教育正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转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全面推广,国际中文教育智慧化将文字、视频、声音、图片等模态有效整合,帮助学生从多渠道获取有关信息,用技术手段强化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姜艳艳、李登桥,2016)。国际中文教育智慧化现有慕课、微课、应用平台等多种形式。其中,微课最初是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媒介的,通过具有讲解意义的视频表达某主题的一分钟课程。但随着时间推移与技术发展,微课时间已不限于60秒,而是延长至8-10分钟(王蕙颐,2022)。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将零散呈碎片形式的知识点系统地呈现出来(沈晓梅,2018),因此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喜爱。然而,目前微课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授课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传统课堂中教师能够以合适的距离、顿挫的语调创设温馨幽默的教学环境(姜艳艳、李登桥,2016)。这些非语言模态恰恰是微课教学场景中缺失的。既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微课制作的概念界定、录制原则。国际中文教育的多模态研究也多用于线下教学行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目前只有少量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模态对比的研究(李琳,2022),也未见对线上教学模态缺失的相关论述。为了分析微课模态缺失情况,本文以全国研究生第三届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