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2,No.1Feb.2023第42卷第1期2023年2月海洋技术学报JOURNALOFOCEANTECHNOLOGYdoi:10.3969/j.issn.1003-2029.2023.01.012海底管道超声内检测器开发与工程测试王怀江,曲杰,卢进,孟强(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452)摘要: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普遍的海底管道内检测技术主要有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与漏磁内检测技术相比,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定量测量管道的剩余壁厚,检测精度较高。本文针对超声内检测器系统开发与缺陷识别量化问题,引入闸门检测超声智能检测方法,对超声内检测器的通过性、检测精度进行工程测试,完成超声内检测器整机系统开发与技术定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发现针孔类缺陷,金属损失类缺陷检出率均大于90%,80%置信度深度精度为±0.04~±0.18mm,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求。关键词:海底管道;超声检测;缺陷识别;工程测试中图分类号:TE9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029(2023)01-0107-09收稿日期:2022-06-20作者简介:王怀江(1989—),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底管道运维技术研究。E-mail:wanghj66@cnooc.com.cn超声波检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日本钢管株式会社和德国Pipetronix公司最先应用到管道腐蚀检测智能爬行机中的,随后加拿大、美国等也相继研制了超声爬行机装置[1]。这些爬行机装置大都用于陆地管道腐蚀坑和壁厚的检测。爬行机装置主要分有缆和无缆两种型号:有缆探测主要适用于短距离场合;无缆主要用在长距离探测场合。其核心技术都严格保密,仅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国外技术比较成熟的检测公司主要有美国GEPII公司、德国ROSEN公司、日本OLYMPUS公司等[2]。我国的管道超声内检测技术研究起步较晚。1989年,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引进了一套德国的超声波无损检测器,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引进设备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效率都受到很大的制约[3-4]。近些年来,国内产学研用各方联合攻关,管道智能内检测技术研究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等为主的研究机构牵头开发出各种内检测器,实现了不同规格管道内检测器的自主研制,但性能指标和精度要求对比国外产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超声波内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工程应用方面,国内仍然没有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为解决国内管道检测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研究力量单一分散、验证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