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ernMedConceptsPract2023,Vol.18,No.1·规范与实施方案·骨质疏松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骨质疏松症;骨折;抗骨质疏松治疗中图分类号:R683;R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087(2023)01-0022-03DOI:10.16138/j.1673-6087.2023.01.007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给人们身体健康尤其是各种慢病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传播力更强、潜伏期更短的变异株出现,使得疾病防控更为困难。研究发现,因新冠感染住院的患者在确诊后平均随访(81±48)d中,其平均骨密度下降了8.6%。骨密度下降明显大于与年龄相关的骨质流失。由于大量骨质流失,因新冠感染住院后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了2倍[1]。新冠感染后骨质疏松包括如下病因:①通过鼻导管或插管进行氧治疗,或进行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影响[1-2];②身体活动大幅减少引起肌肉、骨骼系统废用性萎缩或丢失,阳光照射减少导致维生素D缺乏[3];③治疗新冠感染时糖皮质激素使用导致的骨骼、肌肉丢失加速;④动物实验表明新冠感染会导致炎症性骨质流失[4]。既往有髋部、脊柱、肱骨和腕部骨折史的患者,新冠感染后死亡风险增加[5]。因此在新冠感染期间更应关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为进一步规范新冠感染疫情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综合管理,现制订本指南。新冠感染期间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管理按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的各项要求,应及早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评估[6]。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Osteoporo-sisFoundation,IOF)骨质疏松症风险1min测试题和基于年龄和体重计算的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self-assessmenttoolforAsians,OSTA)进行疾病风险的初筛。此外,依据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风险预测FRAXⓇ工具,评估未来10年髋部骨折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前臂、髋部或肩部)的概率。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做好防跌倒的宣教和采取防跌倒措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仍然是基于双能X线骨吸收仪(dual-emissionX-ray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测定和(或)发生脆性骨折。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措施为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50岁及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推荐1000~1200mg/d元素钙,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600U/d维生素D,骨质疏松症防治推荐维生素D800~1200U/d。骨质疏松患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