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0231海门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沈旭东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南通市海门区通江通海连南通主城,位于沪苏通核心三角的“黄金三角”,具有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天然优势和现实条件。近年来,该区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探索跨江融合、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南通“建设大门户”的“第一窗口”,争当“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示范区”。一、海门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推动跨江融合是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苏,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苏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更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南通建设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海门打造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海门区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作为根本遵循,与上海、苏南加强互联互通、产业协同,紧紧抓住跨江融合发展这个最直接、最现实路径,争当“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示范区”,因势利导培育先进典型,打造发展样板区,以点带面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推动跨江融合是海门融合融入、对标先进的现实需要。海门虽然在很多方面走在了苏中、苏北县区前列,但要与苏南县区“同台竞技”,还需要在融合融入、对标先进中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提升”。在综合实力方面,海门近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苏中、苏北县区处于领先地位,但跨越长江“经济分水岭”,和昆山、张家港、吴江等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产业转型方面,海门传统产业占比仍然偏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竞争优势不够明显,部分传统产业附加值不高,亟须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如家纺产业虽然年均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千亿元,但税收贡献度还非常有限。在创新驱动方面,海门“智改数转”工作有序推进,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守摊子”思想而“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级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