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全球最新一轮的审计报告改革在欧洲市场、中国市场以及北美市场推行以来,形式新颖且内容丰富的新审计报告给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使得审计报告更具沟通价值(王艳艳等,2018;Reid等,2019)。较多的经验证据支持,审计报告改革为审计师新增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责任,并带来了增量的执业压力(Reid等,2019),传导至其审计执业行为上,就会带来审计收费的变化(涂建明等,2020),并影响到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Reid等,2019;杨明增等,2018;鄢翔等,2018;李延喜等,2019;吴溪等,2019)。但是,目前国际经验研究对审计报告改革影响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证据不足(Reid等,2019),Gutierrez等(2018)和Bédard等(2019)均未发现审计报告改革会对财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我国的经验证据却较多地支持审计报告改革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存在影响(杨明增等,2018;鄢翔等,2018;李延喜等,2019;吴溪等,2019;耀友福,2022)。为此,笔者注意到国内外研究对审计报告改革影响审计行为的差异性结论,以及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这体现在:其一,现有研究基本上没有将审计报告改革与风险导向审计转型联系起来,而这一视角对洞察国内外审计报告改革影响审计行为或财务信息质量的差异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的制度背景和市场条件下,审计改革相关经验亟须系统研究与实证总结(涂建明等,2022)。我国目前处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转型期,总体审计质量提升空间较大(陈毓圭,2018),因此审计职业界通过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执业,在管控审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升审计质量的潜力较大。这与英美等市场上审计职业界较早地实现风险导向审计转型不同,并不一定会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而系统地影响审计行为,而主要的经验证据则是支持审计报告具有信息含量(Reid等,2019)。而且,此轮审计报告改革对关键审计事项的识别、认定、应对和披露等新的执业要求,促使审计师实施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唯有如此,才能对新增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准确判断和恰当披露(涂建明等,2020)。因而,通过实施更为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来履行新增的职业责任,会加速审计职业界向风险导向审计深入转型,由此就形成我们观察审计质量变化的关键窗口。其二,现有文献在作用机理上的研究不足,需要改进。相关研究(杨明增等,2018;鄢翔等,2018;李延喜等,2019;吴溪等,2019)虽然关注了我国A+H股公司样本和更多的A股公司样本在短窗口期内的改革效关键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