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粮食作物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是畜牧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提高玉米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1-2]。选育丰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最经济有效的途径[3]。丹东农业科学院地处东华北中晚熟玉米区,该地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优势产区,但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及生产方式的变化,部分品种出现了倒伏、空秆、病害流行等问题[4]。针对这种情况,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根据东华北玉米生产区生态特点及生产需求,充分发挥抗病育种的研发优势,加强丰产、优质、广适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育成了一批产量高、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的优良杂交种,有效地缓解了种源“卡脖子”问题,同时为本区域玉米品种更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5-8]。其中玉米新品种丹垦808具有丰产性好、抗病强、高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东华北春玉米中晚熟组审定。1品种来源1.1亲本来源母本丹WH6是2009年以美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经南北异地连续自交6代,选择抗病性好、品质优、株高高、穗位低的穗行,最终选育而成。丹WH6春播生育期126d,需要有效积温2750℃以上,幼苗芽鞘、颖壳、花药均为紫色,花丝淡红色,株型紧凑,成株高245cm、穗位高90cm,穗长16.5cm,穗粗4.6cm,穗行数14~16行,果穗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形,雄穗分枝6~8个。丹WH6抗病性强、米质好、制种产量高。父本丹C29是2009年以X53/昌7-2作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每代选择抗病性好、抗倒伏、花粉量大的穗行选育而成。丹C29春播生育期124d,需要有效积温2700℃以上,幼苗芽鞘、颖壳、花药均为紫色,花丝红色,株型紧凑,成株高232cm,穗位高80cm,穗长13.5cm,穗粗4.6cm,穗行数16~18行,果穗中间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雄穗分枝10~15个。丹C29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结实性好、籽粒深、配合力高。1.2杂交种组配丹垦808是2014年在海南以丹WH6为母本,以丹C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单交种,参试名称为丹玉469。2017-2018年参加丹东农业科学院自行组织的品种比较试验,2019-2020年参加国家松辽联合体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基金项目: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作者简介:姚永祥(1984-),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通讯作者:王孝杰。E-mail:yaoyongxiang0415@163.com国审玉米新品种丹垦808的选育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