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徽派建筑元素在陶瓷上的表现——以作品《建筑中的非建筑》为例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陶瓷绘画和陶瓷装饰的学习和理解,借助陶瓷艺术综合材料装饰的表现形式,用传统与现代设计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陶瓷装饰绘画中的建筑元素进行重新探索。以徽州建筑的发展史为基础,重点研究“建筑”意象元素的发展史和艺术作品,并探索这种元素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更多可能性。关键词:徽派建筑;陶瓷绘画;综合装饰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2)12—047—(03)TheArchitecturalElementsoftheHuiStyleintheFormofCeramic—TakingtheWork"NonarchitectureinArchitecture"asanExample0前言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而传统的陶瓷绘画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精髓。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陶瓷彩绘”,从而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迅速发展到现在,在这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点。笔者家乡处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徽州,在那有着中国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立意深远,又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徽派建筑是笔者本篇选题的主要来源。古代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古城建筑、楼阁、殿堂与会馆、祠庙建筑、佛寺、古塔等,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光辉的工艺技术成就。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其中又徽派建筑最具特色。本文主要针对“徽派建筑”形象元素进行创作研究,通过对该元素资料的整理分析,探索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其社会背景,思索运用现代设计思维与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碰撞,将建筑之美带进当代人的生活意趣中。不仅创造更丰富的美学价值,也树立起良好的创作思想和打破传统创作思维的观念。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建造水平很高。在建筑中,房屋斗拱和斜撑等构造部件的功能性逐渐减弱,并以更多的装饰细节来组成徽派建筑的主体。徽州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观为主题所孕育出来的结果,其建筑格局也体现了儒教与当地宗法制度的影响,建筑群体以宗族为聚,界限分明,居住安排严格按照宗法孝悌以及礼乐次序,营造出一种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多元化聚居形式。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所以,大多数徽派建筑依山傍水,灰瓦白墙的建筑和青山绿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点正像陶瓷五行合一的特点,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景德镇的高温釉色有表现力极强,根据施釉的方法不同,坯体的造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