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与练习,从而形成并开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的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堂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外表上学习的热闹,而无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新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2023年12月对新世纪小学一至六年级局部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掌握课题研究的前测数据,对课题研究提供原始的分析、比照数据。二、调查对象及方法确实定1、调查对象:一至六年级局部班级学生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了解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表现及课后的安排情况。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课前及课始学生的学习习惯表现:附表1—1数学课课前预习情况调查你对即将上的数学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已经认真预习知道课题一无所知2020%7373%55%33%从附表1—1可看出:大多数学生超前学习或作了认真的预习。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从统计结果看,有20%的学生课前预习并掌握了学习内容,这就对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2、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附表2—1数学课答复以下问题情况调查老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你很快就知道答案,这时你会。立即举手答复看看同学的反响再举手别人答不出再举手不举手6060%2626%66%77%从附表2—1可看出: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良好,但我们发现,只有60%的学生想好了就立即答复,其他学生都有一定的顾虑,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的火花才能在思考中迸发闪烁。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有“度〞的把握,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之后,能获得一定的收获。我们的课堂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上尽情地表达。附表2—2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