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音乐表演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张锐摘要: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是我国歌剧史上男中音咏叹调中的经典唱段,本文基于《杨白劳》故事背景出发,从民族基础上系统分析该唱段的艺术特征,以此来全面把握《杨白劳》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结合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分析,从音色,气息,共鸣,归韵,情感五个方面对《杨白劳》唱段的具体演唱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关键词:歌剧《白毛女》;艺术特征;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锐(1982-),男,硕士研究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引言《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在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扬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文化部组织复排了歌剧《白毛女》。笔者曾2次亲临现场观看了由雷佳担任主演的本部歌剧,针对研究的课题搜集和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艺术实践,以该剧男中音咏叹调《杨白劳》为例,从创作过程、艺术特征、演唱处理、如何塑造歌剧人物等方面做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与借鉴。通过对该部歌剧的研究与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歌剧的创作与演唱特点,歌剧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求解放的必由之路。中国歌剧首先汲取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精华,并且与国外歌剧艺术相融合,使其具有本民族的艺术风格。在歌剧演绎中,大多是通过美声唱法来演绎,在美声演唱这些选段的过程中,做到字正腔圆,收缩自如及情感准确表达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基于《杨白劳》这一歌剧选段,从它的审美特征,演唱技巧等角度出发,完成对作品的诠释和演唱,通过对中国歌剧中男中音唱段的深入解析,起到对声乐专业学生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的历史背景歌剧《白毛女》是一部集歌、舞、诗为一体的民族歌剧作品,在我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