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课程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刘钧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摘要:随着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实践运用以及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差异。视觉传达教育主要表现的突出问题有教学实践环节探索性不足;校外实训环节构建深度不够;教学团队创新有待加强,等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导向,深入开展“教学+实践”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模式创新,在厘清“教学+实践”育人思路的基础上带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多功能平台构建,以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四方共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专业相关产业培养更多契合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关键词: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课程;应用研究作者简介:刘钧,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外史论研究。随着产业竞争及信息化迭代速度加快,部分产业人才出现了人才技能与岗位需求脱节;部分学生自身理论基础扎实却难以完成实践能力转换等情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同样面临上述人才培养困境。这也是我国职业院校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在当前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求背景下,持续开展“教学+实践”并进的专业育人模式创新是强化专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学生既要进行产业锤炼,院校也要确保师资保障,共促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双提升。为进一步满足现阶段院校、企业和市场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教学与实践育人实效,开展“教学+实践”育人创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一、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限制现阶段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在经历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等一系列育人模式改革后,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相对于以往的应试化教育,学生专业理解与实践能力获得了提升。但在学生整体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导致如今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教学模式困于课本,偏向应试化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对视觉传达专业技能需求;二是教材不够与时俱进,视觉传达相关产业技术、流行因素迭代速度快,而教材内容更新存在滞后性;三是实践机会少,且已有实践以作业练习的方式展开,真实情境下的技术实操机会不足;四是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滞后,一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授课大多根据以往的经验、教材开展,自身知识体系无法紧跟时代;五是理论性强实践性不强,学生的实训以理论附带的形式凭学生课后自主完成,且考核机制不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