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306050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丹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十九大报告后,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共识。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也由政府主导向第三方评价转变。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以量化为主,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遵循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等原则。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可适用于第三方评价。关键词: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评价;高职院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从最初和最本质的意义上,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针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概念和理念。随后,高质量发展概念和理念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促成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2]。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对于规模发展、粗放发展、低水平发展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一是内涵发展,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学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为主要内容;二是特色发展,包括整体类型特色的打造、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理论的形成等;三是创新发展,包括理念、体制机制、要素的创新;四是高品质发展,包括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等;五是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地实现类型不可替代,具有文化的社会认同[3]。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微观方面来理解,是指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进一步地,如何评价其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也成为逐渐被关注的话题。二、高职院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较大规模评估严格来说始于2004年。在教育部的领导部署下,十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开展了两种类型的评估,一是诊断性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二是选优式评估———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遴选与100所骨干高职院校评选。诊断式评估指的是对高职院校的综合评估。自2004年起至今评估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4—2008年的首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二是2009年至今的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首轮评估旨在通过政府层面对教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