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6期(2022)Vol.27No.6(2022)收稿日期:2021-11-21基金项目:吉林大学2016年学生工作研究重点课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模式研究”(XGY201603)。作者简介:林玉凤(1971—),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幼儿文学课程建设、高职民族学生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为例林玉凤(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民族学生对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却面临诸多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发,高职院校应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结合,建立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数据库、汉语水平测试、混班教学、德技并修、专项奖助学金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努力把高职院校的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应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关键词:高职;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124-05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一亿多人,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扩大和提高。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各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简称民族学生)也逐年增加。各地高职院校培养的大批民族学生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的民族学生人才培养,具有民族工作、教育工作、民族应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多重属性,但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宗教、居住地域等特殊原因,以及国际国内形式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对民族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1]。因此,高职院校从立德树人的视域出发,践行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