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期思政研究高教学刊JournalofHigherEducation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周小斌,樊银明,张立浩,唐沈,廖雷,王洪强,朱宗强(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104)“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实现“立德树人”,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换言之,即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了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推进其他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迄今,全国各大高校各个专业已广泛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是理工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它集理论、实践和工程技术于一体,是高校培养环保工作者、生态文明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当前,部分高校就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成果[1-3]。然而,相比于人文社会学科,理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如何准确地、深入地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等问题尚待探究[4]。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广西一流学科,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前沿阵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的基本规律、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治理方法及典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一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2020JGB204)第一作者简介:周小斌(1990-),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摘要: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该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从制度自信、专业使命、辩证思维及生态文明思想四个层面分析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提升教师队伍思政素质、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