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23年第63卷第3期高原低氧环境中的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邹鹏,蒋晓帆,罗鹏,杨二万,张昊阜子,刘剑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西安710032摘要:高原低氧环境中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继发脑损伤,其机制主要有低氧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失常、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及脑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高原低氧环境中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可加重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又会影响肺功能,加重低氧血症;凝血纤溶系统激活,最终促使DIC的发生,影响血液向脑组织提供营养,血小板被激活,释放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因子,破坏血管基底膜,产生微循环障碍,导致继发脑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失常,引起脑静脉压增高和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继发脑损伤;脑组织严重受损,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对外源性损伤做出应对,表现为神经递质过度释放和聚集、具有组织损伤活性的蛋白分泌增加和炎性因子释放增加,从而引发继发脑损伤;脑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出现细胞毒性脑水肿和线粒体自噬,最终导致继发脑损伤。关键词: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并发症;继发脑性损伤;高原环境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03.024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3)03-0101-04我国高原地势广阔,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世居高原人口数已突破1000万。高原地区具有低氧、低压、低温、强紫外光照射等特殊气象特征和自然环境,其危及人类身体健康最明显的因素是低氧含量,长期居住在高原低氧环境,大脑的发育、结构和功能都可能会出现相应的改变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快速进入高原或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中,个体适应能力不足或代偿反应过度,就很可能发生急、慢性高原疾病[1]。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极限运动的兴起和军队医疗保障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原,导致高原地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原低氧环境中TBI已逐渐成为一种极其严重且尚未能解决的世界难题[2]。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与平原地区TBI患者相比,高原低氧环境中TBI患者更容易出现继发脑损伤,病情发展更快,预后较差,其脑水肿发生时间更早,其病死率、重型TBI的发病率均较高,而且治疗更为复杂。深入了解高原低氧环境中TBI继发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并对其及时干预,或可提高高原TBI的治疗效果[3]。目前高原低氧环境中TBI继发脑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