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班主任日常管理的特征与中学班主任更侧重于学习管理和班级宏观管理不同,大学阶段的班主任在管理中更需要考虑到管理对象的不同特征,从而采取不同方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一)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首先需要研究的是管理对象的特点,即学生的性格特点、地域特征、生活特点和家庭特点等。每一项特点的掌握都处于班主任的“因材施教”。但现实情况是,班主任很难在日常管理中将“因地制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导致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不仅存在对象管理上的复杂性,还面临着管理对象变化特点的复杂性。因此,基于对象和对象变化的复杂性,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对管理对象进行拆分和重组。拆分是指在管理中将高校阶段分为3个层次,即高校入学(大一)、高校发展期(大二、大三)和高校毕业期(大四),并按照此层次的特点将管理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是指在拆分的基础上,按照分组分类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合并和重组。(二)管理绩效的奉献性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尚处于社会规范与教导阶段,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充当社会规范引导者的角色。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后者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显然更多,这也在客观上体现了高校班主任日常管理绩效具有奉献性特点。更加具体来分析,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会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考核内容来进行量化和评比,而规范纠正者的角色定位、角色任务和角色内容往往会内化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这就使得这一工作内容和工作成绩难以通过绩效进行量化和打分,难以通过具体数据进行有效反馈。(三)管理主体的示范性管理对象的复杂性考验着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具体化和针对性;管理绩效的奉献性考验着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的无私性。以上两个特点是从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说明的,但要对班主任日常管理特点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不仅要将其客体和媒介分析清晰,还应该重点针对管理本体的特点进行有效分析。管理本体即管理主体,即班主任自身。作为高校班主任,其言传身教的特性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对学生具有教育纠正性,还必须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表率。二、高校班主任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发展现状(一)班级管理中当前大多数高校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都已经转变了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将传统的师生“对立”的关系转变为“和谐同一”的新型关系。在宏观管理理念转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