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4-17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项目“基于教学诊断与改进角度优化公共基础类课程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项目编号:Azcj60);安徽省2021年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21077);2020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冠疫情下告知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20A0802)。作者简介:罗小婧(1987—),女,安徽亳州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诊改问题与路径罗小婧,王俊,孙克波(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引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全国高职院校都在致力于内部质量体系的构建及诊改工作的实践中去。在“诊改”过程中,课程层面的诊断与改进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发力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旨在培养人的心理品质为课程目标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课程目标较为隐性且不易外化呈现,因而该课程的诊改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与职业的衔接性、课程诊改指标的独特性以及课程效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密切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诊改中的问题与特殊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诊改路径,以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诊改中螺旋上升,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诊断与改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3)02-0175-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02.066[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2015年开始,全国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教与学紧密结合的课程层面,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课程诊改的研究有很多,但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改研究却比较少见。自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要求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基本已经成熟。与传统课程不同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把学生的心理作为课程设计对象,课程的目标围绕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也使其在课程诊改的过程中具有其特殊性。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诊改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性质区分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