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辽宁丝绸百科第1期(总183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彭嘉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在学生全面培养体系中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和“课程思政”的育人性进行融合,并通过教学目标设计、内容体系开发、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管理构建等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从而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3)01-79-03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一)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意识艺术设计专业是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门类的课程,授课教师大多拥有艺术学、设计学的教育和学术背景,通常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建设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对于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设计中没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在教学评价中没有对学生品德修养进行有效地考核。(二)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个性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提升既需要体现艺术学科的感性思维,也需要体现工科特征的理性思维。但从目前各高校的研究来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大多没有结合学科特点和思维规律,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专业个性。选取的思政元素通常从其他学科照搬过来,在内容和形式上与艺术设计课程的关联度不高。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多以照本宣科和填鸭式的授课形式讲解思政案例,教学方式没有尊重艺术学科的感性特征,与课程知识传授存在着明显的脱节。这不仅无法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和课程育人的功能,同时还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反感。(三)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研究力度学者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的研究力度,无论是深度或是广度都远远小于其他学科专业。一是缺乏理论建设研究,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没有与思政课教师建立长效、稳定的沟通机制,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一直缺乏理论框架和理论高度。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框架的研究,特别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课程思政部分的教学目标、课程构建、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内容都没有明晰的导向和定位。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一)艺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