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衡水学院学报Vol.25,No.12023年2月JournalofHengshuiUniversityFeb.2023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结构与优化——基于Nvivo11的质性分析卓潇1,姚本先2(1.巢湖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安徽合肥238000;2.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建设是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咨询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是其关注的重点。为了解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现状,通过对39所高校发布的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关注职业素养要求、工作程序要求、专业伦理要求三个核心模块内容;存在心理咨询职业素养要求设置不明确、心理咨询工作程序要求设置不统一、心理咨询专业伦理要求设置不平衡的问题。未来,需要在这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关键词:心理咨询;伦理;质性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1.021作者简介:卓潇,男,安徽太湖人,讲师;姚本先,男,安徽肥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安徽省学科建设项目大健康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kj20fdzy05);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研究(07030503011)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1-0113-07收稿日期:2022-05-011研究背景在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咨询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从法律和行业规范层面对心理咨询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和指导。从学校心理咨询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条文中虽然提及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但大量篇幅内容的适用场景仍为临床心理工作。学校心理咨询师相比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存在明显区别和特殊性,学校心理咨询也面临着更多的伦理困境和挑战。例如,学校心理咨询师具有老师、咨询师、管理者的多重身份问题,学生隐私权与家长知情权冲突问题、价值中立与价值观教育引领问题等[1-2]。因此,临床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守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