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期思政研究高教学刊JournalofHigherEducation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良性迭代机制——辅导员协同专业课程思政的终身成才教育杨春婧,邸立明*(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1]。思想政治教育是贯通我国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旋律,应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衡量一所大学优劣的根本标准之一,高校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成才导向,长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高校非思政类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四个自信”等思政德育元素,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不仅能体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特征,还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实现的必然选择。因此,实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建设的良性迭代,是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的关键一环。一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基础(一)课程思政是达成课程教育目标的催化剂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倡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进而推进育人为本的课程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利用普通课程的各环节、各方面,润物无声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4],以充分挖掘专业课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基金项目: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良性迭代机制研究”(YJG2023030);河北省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智能车辆项目教学平台”(2019GJJG071);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研究”(20200602032);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GXDJ2021B068);燕山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20ZXKC01);燕山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计算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