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总第797期)科学咨询课题研究·67·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7JSJG025)。作者简介:储海霞(1984—),女,江苏东台人,常州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高校的课程表是高等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指挥棒。合理编排课表是一项基本又重要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高等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活动的“指挥调度表”[1]。高校课程不仅是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上课的依据,而且还对学校其他工作的统一安排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对落实教学计划、实施高校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环节、稳定正常教学秩序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剧增,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学科专业也相对增多,各高校都面临着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且目前高校校区适时扩建,存在多校区办学模式,导致高校课表编排工作越来越趋纷繁复杂。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才能编制出令师生满意的课表,以达到建立优良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当下急需认真研究并落实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表编排工作过程中,课表编排人员需根据新形势新需求,结合现有校情,统筹协调好班级、教师、上课时间、课程、教学场所(教室、实验室、体育场等)五个制约因素,把握住高校排课的原则,科学、合理、高效地编制新形势状态下的高校课表,提高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的艺术性,编制出合理合规的课表。一、高校课表编排的原则性(一)严格执行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高校要根据教学规律、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制定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来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高校在校生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获得知识,所获得知识再转变为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因此,高校课表的编排要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课表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而进行的具体工作规划。高校相关学院根据制定好的培养方案,当学期维护下一学期各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添加修改下学期授课课程,包括课程类别、周学时、学分数、考核方式等具体信息;在教学计划完善的基础上,教务处根据维护好的教学计划参照生成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学院在教学任务下达的基础上,具体安排课程教学任务,包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