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2023/1(下)总第403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物业服务外包监管的思考文/北京化工大学陈玉保魏帼我国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原是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不断转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其经营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显现。为此,从1985年开始,国家部委多次下发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相关文件,1999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国各大高校开始了不断尝试,逐渐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转换管理模式,实行市场运作;构建监管体系,强化集约管理。在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高校将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和公共楼宇的管理服务,以及校园环境卫生、校园安防及校园绿化养护等方面的服务委托给社会服务外包企业,在校园内已经形成了多家物业外包单位竞争服务的良好局面。一、服务外包是后勤改革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形势所逼,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选择,而校园物业的社会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物业服务外包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物业自管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有利于推动社会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实行高校物业服务外包模式,可以有效推动高校物业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可以扩大物业服务市场的相关服务领域,还可以扩展服务行业的产业链条,如物业服务相关的物业资源供应领域,包括建筑建材、通信及软件服务领域。通过给物业公司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参与竞标的环境,能有效促进物业服务行业的良性竞争,加上物业公司通过引进科学的服务管理理念,构建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招收和任用优秀的物业管理与技术人才,能够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二)有利于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水平。封闭式自办后勤的物业管理服务部门,缺乏竞争机制和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后勤机构设置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冗杂、工作效率低、沟通及响应速度慢、缺乏服务标准等状况,这使得物业管理服务始终在低层次徘徊。实行高校物业服务外包模式,一方面可以精简人员,缩减组织编制,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利用专业的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与效率,而且可以塑造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三)有利于规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