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2023年2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Vol.25No.1Feb.2023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滞后性及效率研究李平,杨凯丽(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通过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PADL)探究高校科研投入的产出滞后性,选取山东省25所普通本科高校为研究样本,收集其2010—2020年的数据,分析得出高校科研产出的一般滞后期;基于投入产出滞后效应,通过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对样本高校的静态科研效率和动态科研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产出的一般滞后期为1年;2020年多数样本高校为非DEA有效,整体科研效率水平较低;2011—2020年样本高校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的波动较大,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均不高。未来应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效率评价的科学性,注重技术进步效率对整体科研效率的影响,同时避免盲目的规模扩张,强化监督与评估管理。关键词: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滞后性;效率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99(2023)01-0108-11收稿日期:2022-02-16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2020VZ001)作者简介:李平(1962—),女,重庆人,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一、引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高校具有知识和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行为主体,承担着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的科研工作,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制定多种政策计划支持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4—2020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投入整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16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2020年财政投入1882.5亿元,同比增长4.8%。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强度持续提高,特别是2017年以来增幅较大。但是,投入增长后的产出效率如何?如何相对准确地测量高校科研效率?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政府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供支撑,还可以引导高校完善科研管理并建立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纵观国内外关于高校科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