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1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9No.12023年1月J.CENT.SOUTHUNIV.(SOCIALSCIENCES)Jan.2023DOI:10.11817/j.issn.1672−3104.2023.01.013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机制建构范和生,郭阳(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39;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从绝对贫困治理到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我国贫困治理范式转变的重要体现,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低收入人口帮扶经历了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摸索阶段、以综合扶贫开发为手段的起步阶段、以脱贫攻坚战略为主导的攻坚阶段和以综合帮扶机制为核心的常态化阶段。当前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存在以下阶段性偏差:帮扶主体的目的区隔暴露“出工不出力”现象,帮扶制度的悬浮存在导致协同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帮扶资源的体系约束造成“内卷化”困境,帮扶思维的潜在误区衍生“运动式治理”倾向。应立足党政主导、市场助力、社会参与和主体归位的系统化格局,完善多元协同、推动技术融合、明确职责分工和加强效果评估,建构我国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机制,助推农村低收入人口长效稳定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关键词:共同富裕;农村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机制建构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23)01−0144−10一、问题缘起与相关研究梳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2020年末,我国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得到了历史性消除。在摆脱绝对贫困之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大部分低收入人口在农村。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要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面对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起点,党作出了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2],他在党的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