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第1期经济经纬Vol.40No.12023年1月EconomicSurveyJan.2023工业智能化对劳动者职业伤害的影响研究杨思莹1,王冰冰2(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701)■■■■■■■■■■■■■■■■■■■■■■■■■■■■■■■■■■■■■■■■■■■■■■■摘要:从劳动者技能匹配与产业基础条件匹配的思想出发,分析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劳动者职业伤害的影响,并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加以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非但没能有效降低职业伤害,反而提高了城市职业伤害程度;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次年,其对职业伤害的影响不再显著,并且在后续时间,工业智能化转型逐渐能够降低职业伤害。此外,考虑城市文化特征和产业特征后发现,文化底蕴会强化劳动者安全意识,降低工业智能化对职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为工业智能化转型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智能化带来的职业伤害。研究结论对工业智能化发展初期的中国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工业智能化;职业伤害;劳动者技能;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CJL033)作者简介:杨思莹(1989—),男,山东滕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经济与智能经济、国有经济研究;王冰冰(1987—),女,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F4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23)01-0078-10收稿日期:2022-07-10■■■■■■■■■■■■■■■■■■■■■■■■■■■■■■■■■■■■■■■■■■■■■■■引言据估算,全球每年大约有3.4亿起工伤事故和1.6亿名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受害者,约有278万工人死于与工作有关的事故和疾病,职业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球GDP的4%。中国是世界上职业伤害事故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Caoetal,2021),因此国家不断采取措施强化安全监管,降低职业伤害发生率。从工业机器人对工人的替代效应来看,人工智能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使得暴露在危险工作环境中的劳动者得以退出工作一线,降低了工人受伤的可能性(Kimetal,2017)。工业机器人内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