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10.7万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让研究生学位质量管控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和《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为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基本准则。我国许多高校也开展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研究,以确保研究生质量。在这些准则中,研究生学位评定的一个主要衡量标准是学位论文,它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研究生总结和掌握科研前沿、训练技术能力、把握学术动态、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管体系,包括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学院(系)、导师课题组三个把关环节。近年来,论文抽检、盲审等多种论文管理方法为学位论文质量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1]。学位论文不合格通常为学生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缺少关键资源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论文的作者首先是要帮扶的对象,而不是惩戒的对象。因此,学校管理部门精准发现预兆和督促导师教育帮扶不合格论文(作者),比抽检更为重要。在监控管理过程中,导师及所在课题组是过程管理的关键,把控着研究生论文创作过程。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研究生论文质量控制进行研究。高耀分析了5000余篇学位论文,发现学位论文质量存在问题从小到大依次为: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科研能力与知识、工作量、格式规范、逻辑结构、综述能力、科研创新性[2]。常思亮分析了1486份获得差评的硕士学位论文,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科研方法不足、分析问题不深入、态度不端正、逻辑思维不强[3]。选题问题通常是缺少严谨性和创新性。高瑞认为选题过松,要从需要预警、淘汰机制、严把选题关、强化导师责任四方面入手,严格管理[4]。康慨则提出解决方向,利用弹性导师制和指导学生发现“小”命题中的“新、奇、异”,激发创造性[5]。李艳则认为科研项目与选题质量有很大关系[6]。李艳从统计学上分析了导师科研、年龄、工作经历对学生学位论文的影响[6]。张笑燕则进一步加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对月报、实践能力评审、答辩辅导等环节进行监控和学生帮扶[7]。宋明也认为研究生论文的全程管控是必要手段[8]。孔杰认为决定论文质量的要素是教师指导论文的整个流程,论文具体目标、螺旋式提升是学位论文质量流程管理的基础过程[9]。李占雷认为导师课题和素质、导师辅导、课题组质量检核为主要影响因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