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下乡村振兴97RuralRevitalization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管理学院项目“浙江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研究——基于小农户视角”(20211204);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项目“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省面板数据”(2222207);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独立分院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全程多维融合’教学模式研究”(2122213);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项目“新商科背景下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地协同育人模式探析”(20221205)作者简介:吴晓涵(1982—),女,浙江丽水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农民主体性研究*吴晓涵(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个体访谈总结共同富裕建设的先行区域和发达地区中农民主体性嵌入数字乡村建设的经验,梳理总结主要模式,同时对农民群体进行细分调研,并重点调研数字化水平相对低、获得数字红利相对少的小农户群体,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存在区域差异、农民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与参与度存在差异、多种因素影响农民主体性等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农民主体意识、完善相关制度、激发基层组织以及农民组织的活力等提升农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主体性嵌入的主要机制,以助推共同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农民主体性中图分类号:D422.6;F32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2-3872.2023.06.028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在许多共同富裕建设的先行地区和发达地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有效助推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通过农村互联网创新创业不断激活乡村社会活力和经济活力,形成了若干亟需梳理总结和值得复制推广的经验与教训。此外,各级政府出台的各类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与举措,虽然对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助推共同富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缺少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农民),无法有效提升农民的主体性。因此,将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化被动为主动,增加可以提高农民参与广度和深度的可操作性政策举措,使广大农民分享数字化红利是未来共同富裕建设的主要方向。同时,从多角度全面评估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