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023.02/ProtectionandRestorationofArchitecturalHeritage建筑遗产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开展城市开发活动,诸多历史遗产遭到破坏。历史遗产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社会资源,自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历史遗产保护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平衡过程,需要通过公众参与不断地对现阶段问题进行修正和补充。另一方面,不同群体通过表达自身利益需求能够减少过去单一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制度失误。目前研究大多数为分析主体参与现状、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1,2]。而一般的公众参与方式有“咨询、信访、讲座、听证会”等,随着信息时代各种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媒体、大数据平台也将成为公众参与的一个重要途径[3]。相较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体系,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什么参与”“谁来参与”和“如何参与”这几个方面[4],缺乏对公众参与在历史遗产保护运动中是否有效的研究,而这是判断公众参与是否流于形式的一种方法。此外,在保护过程中主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有效性评价模型。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对不同主体在参与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主体在参与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并探讨提升有效性的可能路径。2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有效性的分析框架在历史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相应地,有效性分析也应从多角度反映公众参与在保护过程中发挥的实际效果。弗里曼指出利益相关者是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而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公众参与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形式化、低效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大属性,与“参与主体的成熟度”“参与深度”“参与时机的全面性”及“意见采纳程度”四个公众参与有效性影响因素,构建一个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广州市恩宁路公众参与历史遗产保护的过程进行有效性分析,总结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历史遗产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关键词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利益相关者;有效性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DOI10.19892/j.cnki.csjz.2023.02.33AbstractInrecentyears,moreandmorepeopleareawareoftheimportanceof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