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多战略协同引领框架逐步完善,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日趋成熟。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需要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65%,城镇化发展空白减少,次生影响将日益明显;伴随着城市群承载能力的提升,各经济板块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数字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区域统合发展关系,但客观上造成了新的区域发展差距;主体功能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但受外部因素影响面临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大;资源枯竭城市和沿边市镇面临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挑战,成功案例难以规模复制,城市发展将进一步个性化。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在推动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中不断予以解决。在这种新态势下,“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构想的提出恰逢其时,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确保这一重要战略举措落实达效,需要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制定的发展目标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协同发力。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优势互补平衡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内开放合作力度,提升东北亚国际合作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和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发挥基础雄厚、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要素产出效率,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杨守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8DOI:10.16634/j.cnki.cn23-1001/d.2023.03.024持续推进消费升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能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