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3期“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十周年特稿【摘要】面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实国情,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理性路径选择。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作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呈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在“一带一路”特殊情景下的继承与发展。文章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产业转移实践,提炼出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指出其继承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性和互补性,同时发展出了阶段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新特征。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一是由政府及国企主导的培育市场阶段;二是由私人资本为主的民企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世界经济格局再均衡阶段。【关键词】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能合作【中图分类号】F125;F741一、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工作抓手。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共建“一带一路”下国际产能合作的内涵:“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旨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1因此,本文以国际产业转移为研究重点,总结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与以往模式的共性与特性。国际产业转移模式作为一种对国际产业转移经济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其理论根源在于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以企业迁移动机为分析起点,不同学者从不同微观基点发展出不同理论,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分析起点:比较优势,生命周期及国际分工体系。(一)立足于比较优势李嘉图(1817)在研究关于特定产品生产的区位理论时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1]。学者对比较优势来源进行拓展,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基本要素拓展到技术、知识、信息、组织优势等。Dunning(1977)从比较优势视角出发分析产业转移,指出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关键因素为:产业组织决定的所有权优势、交易成本决共建“一带一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探究★陈甬军1,2余雯雯1(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19VDL004)。本文作者陈甬军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