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第53卷基金项目: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剑河钩藤主要病原物生物学特性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黔东南科合字{2019}105号)作者简介:1.邓洁(1984.11—),男,汉族,贵州凯里人,硕士,凯里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植物病理研究2.彭舒(1986.04—),女,苗族,贵州省天柱县人,硕士,凯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基因工程及园艺植物品质调控邮箱:61076191@qq.com钩藤炭疽病生物学特性研究邓洁,彭舒凯里学院,贵州凯里市,556011摘要:钩藤是常绿藤本,属茜草科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文章就剑河钩藤较为严重的炭疽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其中分离出的葡萄座腔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叶接种、分离纯化、病原菌鉴定、葡萄座腔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得出最适合萄座腔菌的生长环境,即温度在30℃左右,喜光,偏酸性,pH在5左右,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以为钩藤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关键词:钩藤;葡萄座腔菌;炭疽病;生物学特性doi:10.3969/j.issn.1001-6678.2023.01.0141研究意义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Miq.exHavil.)以带钩的茎枝入药,具有治疗抽搐、止咳、透疹、调节心率、降血压等多种功效[1],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本文针对从为害较重的炭疽病发病部位上分离出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进行相应的实验,探究该菌的生物特性,讨论其与钩藤炭疽病的侵染关系,为钩藤炭疽病的防治打下基础,找出防治突破点。2研究方法2.1病原菌鉴定采集剑河钩藤为害较重的病害,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菌,之后测序鉴定菌种,并对病害部位进行显微镜观察,结合病原菌形态及测序结果进行鉴定。2.2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实验处理温度为5℃~40℃,每隔5℃为一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下,用高压灭菌的0.5cm打孔器接种菌种菌饼于PDA培养基中央,分别放入上述温度的培养箱无光照培养,每一温度培养3个培养基,用“米字法”每隔24h记录一次菌落直径[3]。2.3光照对病原菌的影响实验处理光照为无光照、全光照、交替光照(12h光照、12h无光照)、自然光照4组,每一光照条件培养3个培养基,用“米字法”每隔24h记录一次菌落直径[4]。2.4pH对病原菌的影响实验处理为pH4、pH5、pH6、pH7、pH8、pH9、pH10,共7个梯度,以PDA培养基为基础,用1mol/L的HCL和NaOH调节PDA培养基的浓度,放入27℃的培养箱无光照培养,每一梯度培养3个培养基,用“米字法”每隔24h记录一次菌落直径[5]。2.5碳源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