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集成电路应用第40卷第1期(总第352期)2023年1月Applications创新应用“缺而又缺”。职业教育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依靠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职业教育应该从学生抓起,从课堂抓起。本文案例源自企业真实案例,依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做了教学化处理,为加工制造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2工业机器人轨迹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项目项目介绍。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岗位需求,参照地区人才岗位需求年度统计数据,在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中设置了《工业机器人轨迹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这一项目。此项目来源于汽车生产线中喷涂和焊接两个工序中典型的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化处理。教学目标。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学情分析。本项目的授课对象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新兴的人工智能很感兴趣,手机和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对工作岗位有一定认识,学习的动力较强;但是存在编程思维缺乏条理、学习持续力欠佳等问题,因此他们学技能容易练技能难,操作电脑容易但是编程难,使用手机0引言每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竞技场,受到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的高度关注。教学能力大赛作为传统职业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院校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三教”改革,推动教育评价创新,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值得深入研究。1研究背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行业分布来看,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支撑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难以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以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作者简介:曹卓,大连电子学校,高级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收稿日期:2022-04-18;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