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辽宁警察学院学报Jan.2023第1期(总第137期)JOURNALOFLIAONINGPOLICECOLLEGENo.1(Ser.No.137)公安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研究孙梓翔(上海公安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上海200137)摘要:公安110报警服务台是警情传递的首要媒介,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公安110报警服务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交织,非警务警情数量不断攀升,不仅加重了一线警务负担,而且影响了公安机关战斗力。通过构建公安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有利于减轻基层公安负担,提高队伍战斗力,从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但实践中发现,公安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在组织体系、职责边界、联动机制和数据共享等方面仍有不足,为此需要做到明确主体责任,建立统一的组织体系,界定受理范围,提升分流对接效率,强化数据支撑,加快信息高效流转,实现社会联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以期提升公安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质效。关键词:公安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727(2023)01-0044-05一、前言收稿日期:2022-10-31作者简介:孙梓翔(1993—),男,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安管理。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智慧警务的法治逻辑:理论模式、制度框架与机制设计研究”(20YJC820016)。公安110是社会治安状况的晴雨表,社情民意的风向标,打击违法犯罪的阵前哨。[1]公安110前身被称为匪警电话,只受理刑事案件,功能较为单一。[2]随着1986年广州市公安局率先开通了110报警台,[3]全国各大中城市公安局相继建立110报警服务台。自此,公安110正式成为110报警服务台。[4]1991年福建漳州110提出了“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下文简称“四有四必”)的承诺,这不仅得到公安部的大力推广,更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四有四必”逐渐衍化为“有事情找警察”和“万事均可解决”的符号,使得公安110所承诺的服务范围远远超过其能力范围。[5]公安110报警系统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实时反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其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诉求。当前,海量的非警务警情如潮水般涌来,公安机关面临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开始逐步探索各类举措来减少非警务警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了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限,...